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物所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刘辉把新气象路西侧河道的水质改善项目方案拿到了嘉兴市水利局,与嘉兴市水利局有关负责人就相关细节问题进行了协商。
今年夏天,这段水域将变成我市首个市民野外游泳场。为了给广大市民提供更加清澈的水质,嘉兴市水利局准备运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多孔生物介质光催化水体修复技术,对该河道的水质进行修复净化。
多孔生物介质光催化水体修复技术是刘辉读博士时的研究课题,去年10月,他来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工作,把这项技术带到了嘉兴。据刘辉介绍,这项技术主要适用于流量小、流速较低的河流、湖泊,环境容量越小的水体效果越明显。目前,嘉兴河道的水质普遍是四类到五类、甚至劣五类水,基本没有水环境容量可言,所以剔除流量和流速因素,都可以用这一技术进行修复。
据刘辉介绍,水中氮、磷含量增加造成富营养化;水体溶解氧不足,导致厌氧状态;自净能力差,水中微生物不足;污水及污物的排入,导致水中的COD升高等,这些都会导致水质变坏。而这项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恢复水体功能、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是目前大型水体修复技术中投资最节约、运行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一种技术。
现在,这项技术已经在嘉兴许家港试验成功。经过检测,许家港水体经过修复后,其氨氮含量仅为修复前的4.5%,浊度下降十分明显,而溶解氧则提高了1倍。而且,这样的变化才用了短短20天时间。“我们现在做的这个野外游泳场,估计一个月左右就能看到明显效果。”刘辉表示。
这段时间,他们还与嘉善县大云镇合作,准备利用这一技术对流经大云镇的十里长河进行水体修复,现在方案也已经做好。刘辉表示,嘉兴许多水体可以用这一技术进行修复。从理论上说,这一技术完全可以改变嘉兴众多河道的水质,从整体上提升嘉兴水环境质量。但是,嘉兴的河道是一个“通道”,绝大部分是过境水,而且上游来水质量更差,实际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这需要有一个整体的规划。
这项技术目前已走上产业化道路,他们在嘉善的公司于今年1月投产,主要生产水处理设备、脱硫除尘设备等。同时,他们还在嘉兴工业区注册了一家公司,目前正在办理各项手续。“公司投产后,这项技术的运用成本将大幅下降,对改善嘉兴水环境可起到更大作用。”
转载《嘉兴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