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
通知公告
协会活动
标准动态
行业科普
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中国光催化网>>产业

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

2010-03-10 13:49:44 来源:中国光催化网

 

        今年1月,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由武汉科技学院副院长曾庆福教授领衔研究的“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荣获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本报就项目的有关情况独家采访了曾庆福教授。

  主持人:从1999年我在张家港参观您研制的第一台紫外光催化氧化污水处理装置算起,您的“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研究成果荣获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中间隔了整整10年的时间。10年中,您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哪些创新性的突破?

  曾庆福:10年前我们在张家港应用光化学原理对印染废水进行脱色的设备,在学术意义上是一种突破性的尝试,但那时的设备在工程化方面不够成熟,在其核心技术——紫外光催化氧化方面尚有许多技术瓶颈需要克服。比如说,一般的紫外线发光装置必须有电极,石英玻璃制作的灯管和金属材料制作的电极膨胀系数不可能一致,在不断热胀冷缩的工作条件下使用寿命很短。

  本项目研究历时10年,获4项国家级、11项省部级项目资助,研究经费达3000万元。共申请发明专利15项,已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发表学术论文62篇,SCI收录13篇。在10年中,我们围绕紫外光催化氧化的工程化,完成了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和微波等离子体协同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

  主持人:是否可以向我们的读者简单介绍一下这两项核心技术的内容?

  曾庆福: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从微波等离子体发光原理研究入手,通过研究大功率、短波长的微波无极紫外光源、高效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剂及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反应器,解决了光催化氧化技术工业化应用中的光源功率低、寿命短、光催化剂催化效率低等瓶颈问题,实现了高温染色废水在线脱色处理回用及热能回收。

  微波等离子体协同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是通过研究微波等离子体的氧化作用,Fe2+、Fe3+、H2O2、O3等的强化Fenton氧化作用,微波等离子体协同光催化作用,研制开发了微波等离子体强化内电解及协同光催化一体化设备,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降低了处理成本,实现了印染终端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

  主持人:我知道印染废水因为种类复杂比较难以处理,您所发明的技术能解决各种不同性质、不同污染程度的印染废水治理问题吗?

  曾庆福;就像没有一种药可以包治百病,任何一项技术都有它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分质处理回用技术的特点是对活性、分散等广泛使用的染料具有明显脱色作用,对多种化学助剂有快速的降解作用,但是在硫化染料、某些COD的降低方面它可能比不过一些常规技术。从整体上来评估,这项技术在废水治理的各项指标上都有效果,这是它的特点之一;另外,它可以实现高温废水快速处理后回用,这样节能减排的效果比较明显。

  主持人:整整10年的研究工作,伴随着连续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您认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您如何评估这项成果的商业价值?

  曾庆福:科研工作首先要有基础理论的突破,其次要有核心技术的发明,还有在技术产业化的过程中,围绕核心技术进行跨学科的集成创新。我们的项目涉及染整技术、环境保护工程、循环经济与节能减排技术等领域。

  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印染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技术,重点研究高温水洗废水在线处理及水和热能的直接回用,同时研究印染终端废水生化—物化联合处理回用技术。

  我们从微波光化学基础研究入手,研制了可工业化的大功率、短波长微波无极紫外光源,研制了固定化钛系催化剂和均质铁系催化剂,解决了光催化剂在液相体系反应中易流失、催化效率低等问题;研制了光化学反应器,解决了印染废水的高效脱色和回用时的残余氧化剂问题;发明了印染废水脱色回用的共性技术——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在纺织印染行业实现了高温染色水洗等印染工序废水的分质处理回用的工业化。针对印染终端废水,发明了微波等离子体协同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水力驱动载体循环生物处理技术和无机生物填料;并形成了印染终端废水生化—物化处理新工艺,实现了印染终端废水深度处理及部分回用。

  谈到这项成果的商业价值,我认为随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它将产生难以估计的巨大财富,我在这里还想谈一谈它的社会公益价值。纺织印染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技术对纺织印染行业完成节能减排20%的整体目标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保障,在国内外首次实现了纺织印染废水微波无极紫外光催化氧化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对微波光化学、光化学合成学科的发展可能产生重大影响,对印染行业的节能减排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来源:中国纺织报

相关阅读:

上一篇:光触媒的商业炒作与15个驳论

下一篇:2018.中国光催化论坛及产业大会暨展览会圆满闭幕

友情链接
全国标准信息服务平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政府网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感光学会
中国感光学会光催化专业委员会 联系电话:+86-10-82543451、82543479
京ICP备05030175号-3 公安备案号:11010802024533